比特有什么颜色的?
题主说的是“比特”(BTC)还是“字节”(Byte)呢? 这两个单位可不一样哦!一个是计数单位,一个是计量单位。 但这两个计量单位的进制是不同的。 1byte=8bit; 1BTC=100万byte=125万个二进制位。 所以问“比特有什么颜色?”就像是在问“有多少个一吨重的东西是一亿吨重?多少块两米的正方形是一平方公里?”一样,根本没法回答。 但如果说的是“字节有什么颜色?”——这个问题就有答案了,而且还很容易得到答案。 因为1Byte=256种可能的颜色——因为2的25次方种颜色是16色位图所能表示的最多颜色数,而1个字节刚好可以表达一个这样的16色位图(实际上就是两个这样的小图像一一交叉,就可以构成1个真彩色图像);3个这样的组成了一个24位的RGB真彩图片所要求的一个字节。 所以1个BTC是100万个这样的字节(100万/256),也就是可以表达256^100亿种不同的图片。 这个数字是非常大的,比现有宇宙中原子总数(约10^79)还要高上许多等级,可以说是无穷无尽。 所以如果单从可表达的“真实世界的信息量”来看,BTC作为计价单位要远远超过作为计算单位的BytE。 但是作为计算单位它也有自己的优势。因为计算机处理的最小单元是二进制位,一位一位地加、减、乘、除,所以如果把一个计算过程拆分成好多串这样的小计算,那每个串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基本单位在运算,这种拆分理论上是没有上限的,你可以把它无限地拆分下去直到最后接近于你的最终结果。 而作为一个计价的单位就完全没有这种问题,它必须是一整块一整块地交换,不能拆开。比如两块蛋糕换一个苹果,不能是一块蛋糕换成半个苹果,再拿另外半个蛋糕换另一个苹果。
1981年的早期草案中,"a bit"的定义是"0或1"。但是为了使盲人也能使用计算机,ISO 7498-2附录C(同样IETF RFC 1009)要求每个比特应当有一个易于盲人识别的,能通过触觉区别的状态。因此在这些草案中,每一个比特都有两个可能的状态,一个是平的,一个是凸起的。这样,在某些条件下,你可以通过触觉判断比特的状态。
到了下一版的草案中,某些编辑意识到有些盲人有色盲,因此为了更正这个错误,他们补充道每个比特在有平和凸两种状态的同时,还应该有红蓝两种颜色。同时,他们还规定比特不能只是大写或小写的,因此每一个比特要么是斜体(I),要么是粗体(B)。
下一版草案中,另一个编辑小组意识到只有两种颜色是不够的,因此他们加入规定每个比特在红蓝两种颜色的基础上还有红,绿,蓝三种可能的亮度。这些编辑们觉得这可能有点难以理解,因此还特意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暗红色大号斜体凸起的比特。
下一版草案中,编辑小组意识到对于盲人来说斜体字和正体字没什么区别,同时他们也无法理解什么是亮度。因此他们修改了规定,要求一个比特要么是红色的要么是绿色的,要么是黄色的,要么是蓝色的。为了和之前的草案保持兼容性,他们还规定一个暗红色大号斜体凸起的比特要等价于一个黄色的大号凸起比特。
下一版草案中,因为又考虑到一些没有立体感觉的人,他们修改了比特要么是平的要么是凸起的规定,改成要么是三角形要么是圆的要么是正方形的。
下一版草案又考虑到一些色盲病人,他们修改了先前版本中颜色的规定。他们要求比特必须是带数字的,每一个数字从0到9。
下一版草案又意识到没有规定比特的大小,因此他们要求一个比特要么是大的要么是小的。他们意识到这样可能会造成混乱,因此又规定小的比特可以用大写字母表示,大的比特用小写字母表示。
在接下来版本的草案中,委员会又意识到没有规定形状和字体之间的关联,因此他们规定一个大的三角形比特必须是粗体的,而一个大的圆形比特必须是斜体的。
在最近的一个草案中,委员会意识到这样规定过于复杂,因此他们回到原来的规定,一个比特要么是0要么是1。最后他们又规定01不是一个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