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首先,明确一点,狂犬病毒只能以细胞为宿主,不能体外培养繁殖(1980年以前);其次,病毒的传播需要一定量的病毒量、足够长的暴露时间才能引起感染(美国1994年至2006年间报告的730例犬咬伤患者的研究)。 对于一般的健康人,在合理处理伤口的同时,无需担心狂犬病毒的传播问题,只需对伤口进行良好的清洗消毒即可。
然而对于狂犬病毒易感者(如幼儿、高龄老人、外伤患者等),应及时注射疫苗,同时避免再次被咬,合理处理伤口。 疫苗接种后,免疫蛋白在体内存活约1年左右;自注射第一针起,约8周后产生免疫力;如果以后又被不明情况的动物咬伤,可以在全程接种完疫苗1个月后,检测体内抗体的存在情况;如果在半年内再次暴露,可仅注射加强针,即可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在一年内再次暴露的,则需全程接种疫苗。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狂犬疫苗有5个品种,包括地鼠肾细胞苗、Vero细胞苗、纯化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口服疫苗。其中,前四种属于灭活疫苗,后者属于减毒活疫苗。 不同种类疫苗的抗体滴度有一定差异,但均能在接种者体内诱导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抵抗病原菌,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发作的目的。